|
8月21日上午,建設銀行溫嶺澤國支行大廳里,客戶鮑先生腳步匆忙,臉上滿是焦急。他把手機往柜臺一遞,聲音里帶著慌亂:“您好!我剛接到個陌生電話,對方說是‘臺州市職業技術學院’采購處的,要跟我采購一批物資,還說180340元貨款已經轉過了,給我發了電子回單,催著我趕緊發貨。我心里七上八下的,就怕出問題,趕緊來確認下錢到底到沒到賬?!?/p>
柜員蔡淡如接過手機,手指在屏幕上滑動,仔細查看電子回單。多年的柜面工作經驗,讓他對各類票據有著敏銳的直覺。沒看幾秒,他眉頭就微微皺了起來,發現其格式、生成編碼等與正規回單存在明顯差異,疑似偽造。他趕忙找到營運主管李光遠一起查看。兩人經銀行系統仔細查詢后,結果清晰顯示:鮑先生的賬戶里,壓根沒收到這筆所謂的“貨款”。
李光遠快步走到鮑先生身邊,語氣盡量溫和卻又透著嚴肅:“鮑先生,您遇到詐騙了!現在有不少騙子偽造電子轉賬回單,讓受害者以為貨款到了,好騙走貨物。要是您貿然發貨,肯定要吃大虧?!?/p>
鮑先生聽完,臉上露出半信半疑的神情,喃喃道:“可對方說得特別像那么回事,連采購處的相關信息都說出來了……”
李光遠拿出手機,翻出近期發生的類似詐騙案例給鮑先生看,繼續耐心勸導:“現在詐騙分子的手段越來越隱蔽了,但只要咱們多留個心眼,總能發現破綻。像這種突然來的陌生電話采購,還急匆匆催著發貨,又拿不出正規、能核實的電子轉賬憑證,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?!?/p>
在李光遠和蔡淡如你一言我一語的悉心講解下,鮑先生臉上的疑慮漸漸散去,終于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,連連擺手說:“不發了不發了,多虧了你們,不然我這損失可就大了!”
李光遠接著叮囑道:“以后遇到類似情況,您可得保持警惕,必須通過正規渠道核實對方身份和轉賬信息,別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。另外,我們建議您趕緊報警,把相關證據都保留好,配合警方調查?!闭f著,還跟鮑先生科普了不少防范電信詐騙的小知識。鮑先生聽完,當即就報了警。
正是溫嶺澤國支行工作人員的專業判斷和耐心引導,讓鮑先生成功躲開了這場精心設計的詐騙陷阱。
這看似平常的一次業務咨詢,不僅彰顯出銀行從業者的責任擔當與專業素養,更給每一位經營者敲響了警鐘:面對陌生的交易邀約和“到賬憑證”,千萬得保持警惕,通過官方渠道核實信息,別被急切的“合作”表象迷了眼。防范電信詐騙,既需要金融機構筑牢風險防線,也需要每個人提高反詐意識,只有多方共同發力,才能為市場交易和個人財產安全筑起堅實的屏障。
文/李光遠
|